华工科技 - 创新联动美好世界

专业的行业资讯 最新公司新闻

江南在线登录 动态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湖北日报》 创新: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2-09-03

        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湖北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优势明显。院所改企转制,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十多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


        9月1日,“改革体制机制 建设创新湖北”座谈会在楚天传媒大厦举行。围绕这一主题,来自13家高科技企业的代表,来自省科技厅、省社科院、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的领导、专家,聚集一堂,谈改制、谈研发、谈市场、谈创新,交流改革体制机制的经验,探讨建设“创新湖北”的路径。


        体制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座谈会上,大家公认,高科技企业要跨越发展,必须改革体制机制。


        中冶南方副总经理纪贵东感叹,2004年以前,中冶南方只是一家年收入2亿元的钢铁设计院,业务单一。2004年,公司发起改制,骨干员工持股40%,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捆在一起。员工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由过去推着干到主动干。


        通过几年努力,公司业务实现横向、纵向双突破。从单一设计到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于一体;从钢铁领域扩大到环保、市政等多方面。2011年,公司营业收入近80亿元,是改制前的40倍。“如果不改制,我们肯定和襄阳其他20多家科研院所一样,早就垮掉了。”作为襄阳改制科研单位,回天胶业(前身为襄樊胶粘技术研究所)董事、副总经理吴正明说,体制机制不改,只有死路一条。


        回天胶业1997年开始改制,实现管理层、核心技术团队持股,成为彻底的民营企业;机制上实行营销、科研两条腿走路,开创科研项目PK制,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氛围,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如今,回天胶业已成为国内胶粘剂行业第一民族品牌。


        华烁科技(省化学研究院)董事长刘良炎介绍,省化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不断地改革运行机制,一举打破平均主义,对人才、成果、专利、产品、利润、管理等各类创新活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奖励,通过分配机制改革,稳定了人才队伍。


        在决策方面,华烁科技通过全体职工大会成立了三个决策委员会,保证科学决策,让全体职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2011年,华烁科技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


        企业要站在创新主体的位置上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企业要成为创新主体。与会代表认为,要落实这一点,关键是要加大投入。


        劲牌有限公司技管办主任郭圣祥介绍,公司成立了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各种资源优先供给创新平台。由于建立了开放创新平台和行业主流技术体系,公司不断研制保健酒新品类,成为国内保健酒行业老大。


        凯迪电力集团副总裁罗廷元表示,公司从没中断过科技创新。从2003年开始成立研究院,下设多个研究所,实行“特区管理”。通过不断创新,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生物质发电技术,成功转型为一家生物质发电企业。目前,公司在全国在建发电厂200多家,年内投产发电厂有30多个。


        中冶南方副总经理纪贵东说,过去,公司是引进别人的研发技术进行吸收。为打通产业链,公司专门成立技术研究院,并联合武大、华科大等高校,对产业链和需要突破的生产工艺进行研发。目前,公司已掌握专利技术400多项,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完全实现了自主研发、设计、制造。


        武汉普天制药公司董事长刘昔平表示,广大中小企业目前在资金、技术等各方面与大企业有差距,但要学会借用高校、科研院所等外力,坚持不懈努力创新。


        政府能否拿出3%GDP投入研发?


        加大研发投入,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国外高科技企业,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都占到营业收入5%以上。


        铁四院介绍,“十一五”期间,铁四院科技投入累计达到4.47亿。“十二五”期间,公司希望科技创新实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希望政府加大对前沿工艺技术、大型装备制造、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安琪酵母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占到营业收入的5%,力度很大,但刘忠诚觉得,政府支持的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在人才、资源集中使用方面,有所欠缺。

        华烁科技认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应拿出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费用,政府也应该按GDP的一定比例进行研发投入。政府要带头落实相关规定。


        谁拥有人才 谁就能发财


        企业要创新,人才是关键。“谁拥有了人才,谁才拥有未来;谁有了人才,谁才能持续发展;谁拥有人才,谁才能够发财。”刘良炎一席话引起大家共鸣。


        中铁第四勘探设计院教授级高工陈晓波说,公司近些年通过引进人才,开发京沪、武广高铁项目,掌握了复杂山区铁路的勘探技术;以武汉长江隧道通车为标志,掌握了水下隧道技术……“十二五期间,我们还要在高速铁路、磁悬浮、城市轨道等多方面引进人才。”陈晓波坦承,与同行业兄弟单位相比,铁四院院士、大师级高层次人才培养还不够。


        武汉科前生物公司是华中农大校办企业。公司总经理刘渝介绍,公司主要研发、销售动物疫苗。成立时间不长,“公司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去年收入超过1亿元。”刘渝说,公司发展迅猛的核心优势就是人才,项目带头人是院士,还有多名教授、博士,研发团队十分强大。


        华工科技副总裁杨肖表示,公司引进人才不计成本,都有良才落脚在这里。去年,华工科技聘任国际纳米专家王博士为公司首席科学家,负责量子点激光器中试研发。“这项技术在发达国家只处于中试阶段,华工科技站在了世界技术前沿。”杨肖表示,该成果一旦批量生产,将对全球光电子产业产生巨大影响,通信网络速度将提高数百倍。


        回天胶业为吸引人才,在上海专门设立研发中心,并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让优秀的研发、营销人才当股东。


        前沿在哪里 我们就走到哪里


        企业家们认为,想吸引先进技术,引进高端人才,打开销售市场,就应该紧盯经济发达地区。


        回天胶业吴正明介绍,1999年以前,公司出去招聘博士,对方一听在襄阳办公,立马掉头走人。公司意识到:要走向前沿城市,才能吸引高端人才。


        1999年,金融危机加剧,很多外资巨头纷纷撤离中国。回天胶业瞅准机遇,在技术、人才最密集的上海设立研发中心。通过十年不断努力,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加盟,掌握了粘胶领域的多项世界前沿技术。这些技术通过在上海小试、中试、实验成功后,拿到湖北生产。如今,公司成长为年创利税1.5亿元的上市企业。


        安琪酵母是全球第三大酵母公司,为了使技术处于前沿领先地位,公司分别在上海、成都、北京、武汉、广州建立起专门的研究室和研究中心。刘忠诚表示,“科技前沿在哪里,我们就走到哪里”。


        市场需求什么企业就研发什么


        对于科技企业尤其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转制建立的企业,最大难题不是研发,而是开拓市场。“开拓市场,关键要站在营销层面看技术。”科前生物刘渝认为,技术是点,营销是面。从技术看营销,企业难做大;只有从营销角度看技术,公司才可能做大。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应该研发什么。脱离市场的研发,是没有生命力的。


        湖北安琪生物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忠诚说,公司从起初20多人,发展成亚洲最大的酵母公司,一个重要因素是充分把市场与研发结合起来。公司成立事业部,把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都纳入到旗下,使研发更紧密地贴近市场,确保研发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劲牌表示,公司要求研发人员下到市场去,让技术适合市场。中冶南方举例,公司进军环保、市政等领域,都是看中其市场前景。公司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是紧跟市场需求,而非盲目开发。


        政府采购应向创新企业倾斜


        企业家们希望政府采购向创新企业倾斜,优先考虑本地企业的产品和项目。


        有企业家表示,在江浙、四川等地的大型项目,包括一些科技项目,基本上都率先采用本地创新产品。


        中冶南方表示,现在一个新的课题和项目,可能代表了将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如果本地企业率先进入市场,就可以抢占新兴行业的制高点。他希望,如果政府有好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重点考虑本土企业,先行先试,支持这些企业发展。


        智能电梯是我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研发出节电45%的新型电梯,技术站在世界前沿。今年1-7月份销售电梯6500多台,实现收入19.8亿。这两年,公司走向海外,采取合作并购等多种形式,成功开拓多个海外市场。“但在武汉,用我们电梯的都是民营企业,政府采购这个大市场始终难以撬开。”公司董事长陈纯星建议,对本地自主创新产品,政府应该带头采购使用。


        政府声音


        省科技厅副厅长王东风:三大问题制约潜力发挥 解决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成为高频词。创新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成为企业第一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制约我省科技创新潜力发挥的体制机制性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二是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真正解决,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影响还远远不够。三是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要发挥湖北科技优势,变科技大省为科技强省,美国硅谷的经验很值得借鉴。硅谷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创新成就,重点是其在“技术、人才、体制”上形成了独有的创新创业文化,集聚了包括惠普、网景、英特尔、苹果、太阳微系统等一批全球知名、创新能力极强、处于世界领袖地位的高技术公司。学习借鉴硅谷的经验,就是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今年科技厅有针对性地实施了“转化工程”、“载体工程”和“培育工程”,以进一步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提升企业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水平。


        近期,我们正从制度上进行顶层设计,调动和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倒阻碍科技人员等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向企业互通的“柏林墙”。


        专家观点


        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鼓励政策有 关键要落实


        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早在十年前,长沙市就出台鼓励高校教师创业的政策,并且能够落实到位,以至于那些有条件的老师“不好意思不创业”。在湖北,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却是“不好意思创业”。

        事实上,湖北鼓励高校教师创业的政策并不少。早在2008年5月,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试行)》,提出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四个70%”,即高校、科研院所以技术转让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提供给他人实施的,可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的比例,用于一次性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采用股份形式实施转化的,可将成果形成股权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高校、科研院所,可以用非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结余经费出资入股或增资入股,其所获股权的70%奖励给课题组成员。


        此外,2008年9月,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出台一揽子举措刺激高新产业发展。今年8月28日,武汉市政府印发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允许和鼓励专家教授留岗创业、科技型内资企业注册零首付。

 

         这些政策含金量都很高,关键在抓落实。


        政府搭高台企业才能唱好戏


        成立于1953年的中铁第四勘探设计院是铁路业的中坚力量,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研发平台方面,只有一个省级技术中心。陈晓波介绍,“这与我们承担的重大项目,取得的成果显得不相称,希望下一步搞一个国家级的试验室”,希望政府部门给予帮助和支持。


        劲牌公司介绍,劲酒创新性地开辟了保健酒品类,促进了行业发展,虽然行业现在不大,但从国家层面看,是一个重大的产品创新,公司希望在2014年建立保健酒国家级研发中心。但因为行业界限,对创新方向把握不准,希望政府提供帮助,制订产业技术路线图。

 

        新闻链接:http://roll.sohu.com/20120903/n3521593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