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企业发展要与国家战略共振
2010-02-26 “公司提前战略转型,将与国家战略在节奏上产生共振”。
昨日,华工科技总裁王中为武汉发展战略与规划专题研讨班讲授自主创新经验。
由“学院派”向“产业派”转身
王中介绍,华工科技两次转型,都与国家战略不谋而合。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早在2000年企业成立之初,企业领导层就提出“让知识与经济更近”,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7%,技术创新考核还写入了企业的长期规划。
2009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户光谷。
华工科技此时已成长为激光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定位于由创新走向产业化,剥离一些盈利能力欠佳的子公司,牢牢把握优势技术,并明晰股权结构,理顺投资关系,从一个有高校背景的企业,完成由“学院派”到“产业派”的华丽转身。
股权激励、科技金融创新……这都是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意,而一个股权明晰、产业化程度高的华工科技,将直接受益。
“科技企业的成长需要耐心”
在国内企业还在忙于“引进、吸收再创新”时,早在2000年,华工科技就在欧洲收购了3个国外企业,并依托二次创新,一下站到国际竞争的舞台,研发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产品,一举打破国际垄断。
提前部署、产生共振、直接受益,王中这样总结。
华工科技旗下的高理电子,2004年从中科院物理所引进了一位专家,生产跟家电等配套的传感器,由于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在国内占有80%的市场份额。几年后国内推进“家电下乡”,传感器销售出现井喷,一下为企业带来上亿元的销售收入。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中说,“但不要急功近利,科技企业的成长,需要耐心。”
科技创富大好机遇已来敲门
“我们已准备好,而我们最需要的,也终于来了。”王中说,企业过去10年的成长,主要依托员工事业性、职业化的追求,“不能再局限于经营者自身的觉悟”,“我们的体制落后于环境”。
伴随金字招牌落户,科技企业热切呼唤的创新环境,就要到来。
“创业板?在深圳。新三板?在北京。现在?这些科技创富的机遇,已来到你家门前!”王中说,国家政策支持,将以科技为杠杆,整合社会资本、创新人才等资源,一个个单打独斗的企业,将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成为高科技团队。
- 上一篇: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路正宽2010-03-09
- 下一篇:培育“光谷”品牌 增添发展后劲201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