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武汉晨报》“激光贩夫”马新强
2007-04-29 一束激光能卖多少钱?
1996年,美国人卖了70亿美元。
1997年,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华工激光卖了200万人民币。
今年35岁的马新强说,差距不在实验室,在市场上。
实验室里的长子,市场上的矮子。这几乎是中国的某种“特色”——5月15日,马新强领导的“华工科技”3000万A股上网发行。他一高兴,平生第一次向新闻界朋友吐露“个人见解”:中国不缺科技人员和科研成果,缺的是贩卖科技成果到市场上的“贩夫”。
去年,经由这位“贩夫”之手,华工激光的利润增长4倍,今年增至5000万元,是很有把握的。
在市场面前,教授、博士都可以下岗
激光公司是“华工科技”龙头企业,出身名门——1997年底,由设在华工的“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制而成,教授、博士上百人。
新任总经理马新强,做出了一件在当初近乎“骇人听闻”的事。他让教授、博士们全部下岗。
他马新强的底细谁人不知?不就是华工的一个本科生?不就是1988年才毕业?下岗的教授、博士,好多是他的师长,起码也是旧日稔熟的同窗。如此不顾斯文,凭什么?
马新强承认,在学术的“圈内标准”面前,人们的愤怒的确有理由,问题是拿市场标准来看又如何?
他描述了激光公司当时的状况:大家分成五、六个“课题组”,各有科研经费、有小金库。一个摊儿一年能拿到一两个“项目委托”,日子就过得和和美美。激光公司更象“小作坊”群。
出生西北的马新强,熟知秦始皇的故事。他做了一次小小的“灭六国”,关闭了教授们的“科技小山头”。他尝试了一次小小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财务管理,取消各课题组随意开支的“经费本”,统一市场操作,建立专业营销队伍,统一成熟产品的生产,统一新产品的开发……
“整体下岗,分批聘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
教授们回敬“休克疗法”,发起“赶马运动”:“马新强太不尊重教授了,这样的人怎么能领导一个高科技企业?”他们找到校领导,诉说满腹怨愤。
马新强也找校领导:“我没有退路。”
这场撞击还有好些插曲,结果在校方持续支持下,“市场标准”最终胜过了“圈内标准”。
一年以后,激光公司利润增长392%,科研人员按比例从产品销售利润中提取奖金,研发人员“项目终身受益”,教授、博士们的收入提高了。
到了今年,“激光产业”的模样愈见清晰,“赶马运动”渐渐成了趣谈与往事。
早年在华工念书,马新强念的是激光。毕业后,他没考研,在校办企业当了一名普通的推销员,推销科技产品。后来,他有了当校长助理的机会。他想了3天,说“我还是对市场有兴趣”。接下来,他让数家华工校办企业起死回生。校方请他重组资产,组建以激光为主业的江南(中国)。如此13年,这个当年的读书郎,又回到了激光。
在市场面前,激光和皮鞋都是平等的商品
“激光是一种阳春白雪的产品”,激光研究者的这种思维很自然,很执着。
“不对,我们就是要把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在一次公司大会上,马新强亮出不同观点。
他说,面对激光二字,“我们华工人情感是复杂的”。
在实验室里,华工激光一直是中国激光技术的领导者,有着30年的研究史,其激光加工中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遥遥领先,很多人引为自豪。
在市场面前,“我们不能不面有愧色”:直到1997年,华工激光的产值不过200万元,利润几乎为0,比不上一个皮鞋小厂,一个街头酒家。那么国家给的科研经费是多少呢?不下5000万元!
如此的投入与产出,又有谁还敢自豪呢?
马新强说,问题出就出在“阳春白雪”上。
他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彻底扭转了科技人员的低下地位。只是不知不觉间,又有了另一个极端,对“科技”顶礼膜拜,科技人员成了庙堂中的神,科技成果成了“贡品”,民间无法享用。
马新强说,在市场面前,激光和皮鞋、纽扣是平等的,它们同属商品,激光只有走出实验室,像皮鞋那样为市场普遍接受,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只不过是实验室的高级游戏。
除了国家和国防指令项目,所有财力、物力、研究力,只能盯着一个方向——市场卖点与最大化的利润,这就是结论,这就是让几代人研究的激光成果,变成强国富民激光产业唯一途径。
“华工科技”激光加工器做得好,人家拿来加工一种金刚石锯片,畅销海外。马新强“眼红”了:“凡是与激光沾边的俏货,就得迅速开发”,“不会做,学着做”。眼下,“华工科技”金刚石锯片的生意越做越大,法国人签下5000万元订单。
今年,马新强当选武汉十杰青年企业家。颁奖晚会上,他说到一种心情“压力”。
事后,他做了一点注解:从市场的观点来看,5至10年内做不到年产值100亿元,拿什么回报国家多年的激光投入!
(*文中华工均指原华中理工大学)
- 上一篇:《光明日报》一束激光能卖多少钱? 2007-04-29
- 下一篇:《光明日报》头版重点报道华工科技"十二五"新举措201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