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科技 - 创新联动美好世界

专业的行业资讯 最新公司新闻

江南在线登录 动态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马新强:25岁再出发,越己、成事、达人

2024-07-29

微信图片_20240729090108.jpg


行至下半年,又到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在客户现场、在实验室、在制造车间,随处即见不舍昼夜的场景。就在昨天,华工科技迎来了成立25周年的日子,没有打扰大家工作、生活的节奏,品牌部用AI工具制作了一支温馨的短片,用不同的“你”的视角,来感念一段岁月中的成长。回忆这段在我内心无法磨灭的时光,内心百感交集。诞生于光电子信息产业方兴未艾的世纪之交,成长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浪潮中,跃升于校企分离改革的顶层设计、顶层推动,在“光阴的故事”里,有自我的驰而不息、砥砺革新,亦感受到时代前行的澎湃潮声。


这个25年,变革成为公司发展的最强音。上市、搬离校园进入科技园,植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制度流程,完成从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的转变;业务聚焦、施行大客户战略,摆脱机会主义发展模式,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长坡厚雪赛道;文化重塑,推行“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为核心内涵的OPE文化,发布《华工科技人共同行动纲领》,建立基本管理逻辑,明确“凡是不创造价值的流程要删除、凡是不创造价值的部门要撤销,凡是创造的价值与收入不匹配的要调整”的管理标尺;确立划小核算单元、平台+产品线组织架构、经营责任下沉,让价值贡献者拥有了江南(中国)获得感,培养锻造了一批高潜力的青年人才;完成校企分离改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司决策效率不高、长效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摈弃盲目创新、无边界创新,完善集团、子公司两级创新架构,优化从需求管理、立项到研发、产品发布全流程,高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认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变革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中,一定要以问题导向,保持自我革新的清醒,才能让企业永葆活力。   


这个25年,开放拓展了我们发展的空间。2000年的跨国收购开启了华工科技国际化之旅,但我们不是激进主义者,从未想过短时间内“气吞万里如虎”,而是根据资源、发展阶段,逐步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本地化人才,靠着敬畏心、虔诚的态度年复一年优化产品、提升服务,将日益精进、成熟的华工科技品牌植入全球客户心田,定格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大潮中。10多年前,我们认识到:企业的竞争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是要面向商业成功、社会价值输出做好资源整合,把资金、技术、人才、供应链、产业链、市场、研发、生产制造等面向市场竞争的所有资源和要素有效地整合起来,打造自身护城河,并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垂直整合、链式创新、产融结合、孵化培育,做优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以共赢之“活水”润产业之“沃土”。开放,让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断打开着新的可能性。


夫战,勇气也。感念25年光阴,是感念所有华工科技价值贡献者秉持着“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初心,排除万难向着国产化步履坚定的前行。2002年,华工高理从日韩多家竞争对手中胜出,中标国内最大家电公司,一举打破国外企业垄断NTC温度传感器国内市场的局面;2005年,承担三峡发电机制造的东方电机首次采用激光技术切割完成重达1300吨的整台发电机转子的磁扼冲片,在这背后是华工激光与海外巨头的角力;2006年,华工正源自主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开始产业化应用;2009年,华工激光代表中国企业成功闯入全球汽车白车身焊装领域....20年前,10几年前的华工科技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资源整合力还是体量规模都和今天相差甚远,但就是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驱使着我们,敢和实力雄厚、拥有完善的供应链系统、稳定的客户关系体系的国际巨头“掰手腕”——哪怕是失败,也比从未尝试更可贵!


高江急峡风雷动,翠木苍藤尽风流。感念25年光阴,是感念在不确定中寻求确定的定力。迎击过产业泡沫破灭、金融风暴、新冠疫情,应对过数轮行业周期,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是我们打通堵点、卡点,加强协调配套、应对困难和风险的心法所在。


发展不只是看三、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置身于更长的时间跨度去思考、去实践。面向未来,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势再出发?我的答案是:越已、成事、达人。


企业要做时代的企业,人要躬身入局,做时代的人。25年的发展中,看到不少企业从巅峰跌落神坛,被时代的车轮碾压。时代有更迭,产业有周期,技术有进化,如果固守在我们昨天的经验、擅长的领域,缺乏新的洞察、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新的技术、新的突破,那就是画地为牢。现在全球已经迈入了智能时代,大模型如“饕餮”般海量地吞噬各类数据,具身智能从理论走向实践,算法、大规模数据、算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当下聚合在一起,它们释放的能力将如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全球市场波动、差异化战略空间逐步缩小,竞争白热化,市场需求多样化,即使经历过白家电、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周期,但谁都无法预测未来,我们能做的就是主动拥抱未来。拥抱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任何资源都会过时,只有学习能够做到优势长存。当下,我们的能力跟社会各界的期望比、跟业务发展的阶段比、跟生存环境的挑战比、跟世界一流企业比,还有着很大差距。全体员工都要通过常态化地学习,努力提升所担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高管要提升对趋势的洞察能力,增强系统思维,主动研究全球化经营的机遇、潜在风险,各级管理者都要有大局观,深入业务中去学习,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稀缺的资产”。我们将优化任职资格体系,提升考核要求,鼓励所有员工自我赋能、利用好的学习平台和工具、努力进步,达到新的能力高度。8000多名员工的新高度才有华工科技的“会当凌绝顶”。


越已而后成事。成事要有速度。80年代的深圳流行一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速度使深圳蜕变成中国最具活力、创新力的城市。今天,光电子信息产业已进入十倍速发展的阶段,昨天的进步,今天的进步比的就是速度。快速感知细分市场需求、快速布局新赛道,快速推出新产品、快速送样测试、快速拉通产能才可能获得江南(中国)的市场机遇。成事也要有质量,要确保整体效益的提升。能够发现新机遇、布局新的业务、产品方向但没有建立起相匹配的组织能力,就会带来较大的资源浪费,不可能有好的成果。


围绕成事的速度和质量,华工科技要构筑三大核心支柱。一是严格、高效的产品生成机制。公司已构建成层级分明、各有侧重的创新体系,无论是中央研究院还是各子公司技术中心都要高度重视需求管理、研发立项、资源分配、知识管理、阶段性评审、绩效考核等环节,使研发更有组织性、灵活性、效率性,形成技术壁垒,形成标准化、可复用的技术共享体系,减少重复开发,缩短开发周期,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深挖应用场景需求,梳理国内外软件产品供给情况,加速培育“软实力”,逐步推进“AI+”行动;二是支撑全球化经营的管理体系。为迎接全球化经营的挑战,一方面我们要形成分区域、客户群的差异化策略,另一方面在财务、人力资源、法律合规、供应链、售后服务、品牌等方面都要增强专业化探索,把整个体系的水平提升起来。此外,要把质量要求和质量管理延伸到供应链环节,通过共同的质量提升来构筑面向客户的高质量。三是高绩效的人才队伍。要继续加强与高校合作,打造一支高层次、高学历、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研发队伍;强化海外本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价值,让本地人才成为公司在当地业务发展的中流砥柱;优化价值贡献评价体系,完善精准激励机制,动态调整、淘汰不合格员工,确保管理者能上能下。


优秀的组织必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成就江南(中国)人的出类拔萃。要形成形成人才辈出、遍地英雄下夕烟的生动局面,一要靠机制和文化;二要靠各级管理者,能否做好“正确方向的引领者、知人善任的团队缔建者、锐意进取的创新者、勇于担当的破局者、公司利益的捍卫者”, 能否用你的激情、敬业精神感染下属,能否用你们的格局、视野、专业能力影响下属、培养下属,给予下属江南(中国)成长的机会,能否有清晰的工作方向,善于抓主要矛盾,带领大家不断的进步。


二十五岁再出发,我们可以为昨天的进步而欣喜,而昨天更应该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动力。再出发,和大家一起越已、成事、达人,发愤图强,生生不息!